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質量強國建設綱要》(點擊查看全文),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其中,16處提及計量和計量工作,現匯總摘編十二條如下,供廣大計量工作者參閱。
一、質量基礎設施管理體制機制更加健全、布局更加合理,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實現更高水平協同發展,建成若干國家級質量標準實驗室,打造一批高效實用的質量基礎設施集成服務基地。 二、建立健全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推動建立國際互認的碳計量基標準、碳監測及效果評估機制。 三、加強技術創新、標準研制、計量測試、合格評定、知識產權、工業數據等產業技術基礎能力建設,加快產業基礎高級化進程。 四、深化計量技術機構改革創新,推進國家現代先進測量體系建設,完善國家依法管理的量值傳遞體系和市場需求導向的量值溯源體系,規范和引導計量技術服務市場發展。 五、實施質量基礎設施能力提升行動,突破量子化計量及扁平化量值傳遞關鍵技術,構建標準數字化平臺,發展新型標準化服務工具和模式,加強檢驗檢測技術與裝備研發,加快認證認可技術研究由單一要素向系統性、集成化方向發展。 六、加快建設國家級質量標準實驗室,開展先進質量標準、檢驗檢測方法、高端計量儀器、檢驗檢測設備設施的研制驗證。完善檢驗檢測認證行業品牌培育、發展、保護機制,推動形成檢驗檢測認證知名品牌。 七、加大質量基礎設施能力建設,逐步增加計量檢定校準、標準研制與實施、檢驗檢測認證等無形資產投資,鼓勵社會各方共同參與質量基礎設施建設。 八、開展質量基礎設施助力行動,圍繞科技創新、優質制造、鄉村振興、生態環保等重點領域,大力開展計量、標準化、合格評定等技術服務,推動數據、儀器、設備等資源開放共享,更好服務市場需求。 九、支持區域內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要素集成融合,鼓勵跨區域要素融通互補、協同發展。 十、加強計量、標準化、檢驗檢疫、合格評定等基礎理論、應用技術研究,推動專業技術能力升級和研究領域拓展,加快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國家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規劃建設,加快重大科研裝備和實驗室設施更新改造,強化從業人員專業化、職業化水平,實現計量、標準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特種設備等質量技術機構的科研實力、裝備水平、管理效能、人員素質全面提升。 十一、以產業園區、頭部企業、國家質檢中心為骨于,以優化服務、提高效率、輻射帶動為導向,健全質量基礎設施運行機制,加強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要素統籌建設與協同服務,推進技術、信息、人才、設備等向社會開放共享支撐中小微企業質量升級,推動產業集群、特色優勢產業鏈質量聯動提升。 十二、圍繞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實施等,建設跨區域計量技術轉移平臺和標準信息平臺,推進質量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文章來源網絡,由中測校準平臺總結發布,供業內讀者參考交流,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