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短高低,規矩方圓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長度計量
而在發明尺這一計量器具前
都是以人體作為最初的計量基準
那么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
在世界各文明古國的計量發展過程中
扮演了重要角色的人體之尺叭
大禹統尺,開中國長度標準之先河 《史記·夏本紀》中記載“禹,身為度,稱以出”,即大禹以自己身體為基準,制造出了統一的測量工具。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件具有權威性的長度標準器,并在大禹治理黃河水患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商代的骨尺、牙尺是目前所見的最早的測長工具。骨尺是用一根獸骨磨制而成的,骨尺長17厘米,尺面刻10寸。牙尺有兩支,長度分別為15.75厘米和15.8厘米,尺面刻有10寸,每寸刻10分。它們分別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和上海博物館。 人們常說“條條大路通羅馬” 而說起羅馬的道路 我們就得提一提里程碑了 走進羅馬,探尋里程碑的起源 大約在公元前120年左右,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公路法《森普羅尼烏斯道路法》正式頒布實施。羅馬帝國的開國皇帝屋大維·奧古斯都在羅馬廣場樹立了一塊中央石碑,以此為起點每隔1羅里設置一個里程碑。里程碑是用巨石雕成的,有近一人高,直徑達30厘米。 那么,1羅里又是一個什么樣的概念呢?原來,羅里是古羅馬的一個長度單位。在古羅馬凱撒大帝時代,規定以士兵行軍時的2000步為1羅里,1羅里約合現在的1.48千米。 8世紀末,羅馬帝國皇帝查理曼一世驕橫地伸出他的一只腳,當眾宣布這就是新羅馬尺。盡管羅馬帝國早已崩潰,古羅馬文明已成過眼煙云,但其度量衡對歐洲的影響卻是十分長遠的。 英制單位——英尺 就受到了羅馬計量單位的影響 千年英尺,萬變不離“腳丫子” 英尺,其本意就是一只腳的長度。英尺的標準雖在不斷變化,但在千年歷程中不曾離開過“腳丫子” 13世紀初期,英國的度量衡十分混亂,給生活和貿易帶來了諸多麻煩。英國高層對此十分關注,但一時找不到更好的辦法。曾簽署《大憲章》的約翰王有一次不耐煩地在地上踩了一腳,然后指著凹陷下去的腳印對大臣們說:“就讓這個腳印作為丈量的標準吧!” 自此,英尺的標準算有了著落。具有歷史意義的“英王御足”被制成長度標準,現珍藏在大英博物館中。 在英制長度單位除了英尺之外,還有碼、英寸等。而這些單位的確立都有著極為有趣的故事。 英王亨利一世在與大臣們討論一碼的長度的時候,大臣們為此爭論得不可開交,亨利一世著急地一拍大腿,說道:“你們不要再吵了,從我鼻尖到食指尖的距離就是一碼!”而英寸的標準來源于10世紀英王埃德加的拇指關節長度,到了14世紀,英王愛德華二世頒布了“標準合法英寸”,即從大麥穗中選取三粒最大的麥粒排成一行的長度就是一英寸。 雖然技術在不斷進步 但這種人體測量的方法 在我們生活中仍然處處可見 每件家具,都有最佳尺寸! 家具·床 床的高度一般是30厘米左右。床墊的高度不一定,有5公分,有10公分,有21公分,25公分等。床的高度因人而異選擇,一般以略高于就寢者的膝蓋為宜;就亞洲人來說,床一般30厘米高左右,(加床墊尺寸總高50-60厘米高度左右最佳)。 一般來說床沿高度以45厘米為宜,或以使用者膝部做衡量標準,等高或略高1-2厘米都會有益于健康。過高只會帶來難適應,太矮則易受潮,容易在睡眠時吸入地面灰塵,增加肺部的工作壓力。 家具·桌椅 桌子一般高為75-80厘米,椅子一般高為45-48厘米。桌子和椅子可以量身訂做,具體做法是: 桌子的高度是:持站立姿勢,雙手自然下垂于身體兩側,手掌翹起與地面平行,掌心向下。掌心與地面距離就是桌子的高度。 椅子的高度是:在坐好后,大腿應與地面平行。如果是多人使用,就取大家的平均值。 用人體丈量世界 是人類計量科學孕育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 人類正是從人體之尺開始 經過計量基準的不斷演進 推動計量科學達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
文章來源網絡,由中測校準平臺總結發布,供業內讀者參考交流,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