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輻射安全手冊精編》是在《輻射安全手冊》的基礎上精選、整合和增補而成,內容涉及輻射安全的各個方面,共包括14章和3個附錄,第1~3章為有關輻射安全的基礎知識,其他章節為實用的輻射安全技術和要求,附錄為基本物理常數、常用參數等。
潘自強 主編
《輻射安全手冊精編》采用表格和條目式的編寫方式,內容精練實用,使用方便,司供在核電站及核燃料循環、核與輻射技術應用等工業、科研活動中從事輻射安全工作的技術人員和研究人員使用。
目錄
1物理量、輻射防護量和運行實用量
1.1物理量
1.2防護量
1.3運行實用量
1.4換算關系
2輻射安全原則和基礎
2.1基本安全原則
2.2輻射安全相關的國際組織
2.3輻射安全和輻射安全體系
2.4輻射安全法規和標準
2.5輻射安全體系的變遷
2.6輻射生物效應
3輻射安全常用數據
3.1常用核素比活度和衰變子體
3.2中子和中子活化
3.3輻射與物質相互作用和屏蔽
3.4外照射相關轉換因子
3.5內照射相關轉換因子
4實用公式及數據
4.1α粒子和質子
4.2B粒子和電子束
4.3軔致輻射
4.4γ劑量率
4.5γ源在空氣中比釋動能率
4.6放射性衰變公式
4.7觀測數據的平均值及誤差
4.8泊松分布及其標準差
4.9判斷限和探測限
5天然環境輻射水平及人為活動引起的天然照射增加
5.1天然環境輻射水平
5.2人為活動引起的天然照射增加
6人工輻射環境水平
6.1核試驗
6.2核事故
6.3環境介質中人工放射性核素含量
7輻射防護監測儀器
7.1輻射防護監測的目的
7.2常用輻射監測儀器的特性
7.3輻射防護儀器校準
8職業輻射防護
8.1職業照射個人劑量限制
8.2表面污染控制水平
8.3氡、氫及其子體的控制限值
8.4常見放射性核素毒性分組、非密封源工作場所的
分級和控制
8.5輻射分區
8.6核臨界安全
8.7輻射防護最優化
8.8職業照射水平
9醫學應用中的輻射防護
9.1醫學應用概述
9.2醫療照射的正當性判斷
9.3醫用輻射防護的最優化
9.4放射診斷指導水平
9.5撫育者、照顧者與生物醫學研究中志愿者的劑量約束
9.6接受放射性核素治療的患者出院
10輻射環境保護
10.1公眾照射劑量限值和劑量約束值
10.2氣態和液態流出物排放控制
10.3流出物監測和環境監測
10.4飲用水水質放射性標準
10.5食品中放射性核素濃度限值標準
11放射性廢物管理
11.1放射性廢物管理的基本原則
11.2豁免、排除和解控
11.3放射性廢物分類
11.4廢物最小化的概念及應用
11.5退役和環境整治
12放射性物質運輸安全
12.1運輸中常用放射性物質的類別和定義
12.2放射性物質的豁免值和放射性物質運輸中的A1和A2值
12.3貨包的分類和要求
12.4貨包和外包裝的運輸指數、臨界安全指數、輻射水平和污染水平控制
12.5標記、標識和標牌
12.6對放射性物質、包裝和貨包的實驗要求
12.7放射性物品運輸分類
13放射源應用和分類
13.1放射源的分類
13.2常用放射源的應用領域、活度范圍和分類
14核與輻射應急
14.1核與輻射事件分級
14.2應急照射情況下的干預
14.3核與輻射應急準備
14.4應急響應
14.5核與輻射恐怖襲擊事件應急
14.6核與輻射應急的醫學處理
14.7核設施的實物保護
14.8重大核與輻射事故簡介
14.9放射性物質的危險量
附錄
附錄1基本物理常數
附錄2用于構成十進倍數和分數單位的詞頭
附錄3常用放射性核素輻射安全參數
索引
文章來源網絡,由中測校準平臺總結發布,供業內讀者參考交流,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