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全國生態環境監管專用計量測試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技術委員會)成立大會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召開。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市場監管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正部長級)秦宜智出席會議并講話。 黃潤秋、秦宜智一行先后在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可移動差分吸收激光雷達實驗室、國家大氣監測網顆粒物稱重中心、國家生態環境監測計量中心校準實驗室、標準物質核查實驗室進行調研,詳細了解生態環境監測計量工作進展情況。 秦宜智向技術委員會正式成立表示祝賀。他指出,計量是環境監測的“眼睛”和“標尺”,對生態環境監管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市場監管總局始終把生態環境計量作為優先發展領域,持續推進生態環境計量工作。技術委員會的成立,是市場監管總局和生態環境部深化戰略合作的又一項新成果,體現了雙方共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攜手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的新行動、新作為,為計量與環境監測工作深度融合、協同發展搭建了新的平臺、開拓了新的前景。 秦宜智強調,技術委員會要發揮平臺功能,動態跟蹤環境監測技術和監測工作的發展需求,以需求為引領,匯聚力量、協調行動,有針對性地開展環境監測所需的標準裝置、標準物質和溯源技術研究。要發揮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和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在各自領域中的技術引領作用,發揮技術委員會多學科融合的優勢,推動“產、學、研、用”密切結合,技術端、生產端、應用端、監管端有機融合,加強計量技術規范體系建設的計劃性、系統性,促進環境監測數據量值溯源的有效性、科學性,推進“水、土、氣”各領域監測數據質量全面提升,為早日實現“綠水青山”的美麗中國夢作出更大的貢獻。 黃潤秋代表生態環境部對技術委員會的成立表示祝賀,并對市場監管總局長期以來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他表示,近年來,生態環境部與市場監管總局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落實《關于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的意見》要求,密切溝通,務實合作,建立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監督抽查機制,推動解決省以下生態環境機構監測垂改后相關資質管理實際問題,取得一系列計量標準標志性成果,生態環境監測數據質量權威性和公信力顯著提升,為完成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提供了有力保障。希望雙方深入開展多層次多領域合作,推動生態環境監測領域計量技術實現新進步、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管理取得新成效,為建設美麗中國、質量強國作出新的貢獻。 黃潤秋強調,要大力推進技術委員會建設,加強生態環境監測與計量科學應用基礎研究,開展技術規范制修訂和計量比對等工作,有力支撐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要推進重點領域急需的在線、現場監測儀器計量技術規范的制修訂等重點任務,進一步提升生態環境監測領域量值“源頭”的準確性。要建立咨詢工作機制,定期提出相關領域發展趨勢報告和措施建議,支撐生態環境監管決策。要發揮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作為技術委員會秘書處的協調推動作用,保障技術委員會高效運轉。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葉民主持會議。會上,黃潤秋、秦宜智、葉民為委員代表頒發證書,市場監管總局一級巡視員張益群宣讀《市場監管總局關于同意成立全國生態環境監管專用計量測試技術委員會的函》,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院長方向、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站長陳善榮現場簽署聯合建設國家生態環境監測量值溯源與傳遞實驗室的合作協議,主任委員方向匯報技術委員會職責、目的和意義,常務副主任委員陳善榮匯報技術委員會下一步工作思路。會后,黃潤秋、秦宜智為全國生態環境監管專用計量測試技術委員會成立揭牌。會議采取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舉行,市場監管總局計量司、國家計量院負責同志,生態環境部辦公廳、法規司、監測司、監測總站、環科院負責同志,全國生態環境監管專用計量測試技術委員會委員參加。

文章來源網絡,由中測校準平臺總結發布,供業內讀者參考交流,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