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

我們采用的是公元紀年法

么在古代

是通過什么的方式來計算呢?

讓我們一起走進古人的紀年法


干支紀年

天干地支紀年法(干支紀年法)是中國歷法上自古以來就一直使用的紀年方法。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來紀年的方法。其特點是:

①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組成一個紀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②天干和地支的相配永遠是單數對單數雙數對雙數,不可能出現奇偶相組合。

60年一循環,周而復始。

年次

上古時各文明古國通行的一種紀年方法。我國古代自夏商至漢武帝前,主要實行這種紀年法。后來一些少數民族政權也實行這種紀年法。辛亥革命前后,革命黨人為了表示與清廷勢不兩立,不用清朝年號。當時所使用的黃帝紀年、共和紀年都歸于這類紀年。

如:共和二千七百四十一年(1900年);趙惠文王十六年《左傳。骰之戰》:“三十三年春,秦師過周北門。”指魯僖公三十三年。《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

年號紀年

漢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號,后就用帝王年號來紀年。如:康熙元年等。《岳陽樓記》“慶歷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禪山記》“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鐘山記》“元豐七年”、《梅花嶺記》“順治二年”、《指南錄后序》“德祐二年”、《雁蕩山》“祥符中”(“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簡稱,宋真宗年號)等。

年號干支

紀年時帝年號置前干支列后

如《揚州慢》“淳熙丙申”,“淳熙”為南宋孝宗趙昚(shen)年號,“丙申”干支紀年;《核舟記》“天啟壬戌秋日”,“天啟”是明熹宗朱由校年號,“壬戌”干支紀年;《祭妹文曠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年號,“丁亥”干支紀年;《梅花嶺記》“順治二年乙酉四月”,“順治”是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年號,“乙酉”干支紀年



關于紀年的表示方法

你都get了嗎?


文章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