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記者從國家質檢總局在京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經依法全面復核,我國現行有效的法定國家計量基準共177項,包括經技術改造升級新批準啟用的35項國家計量基準。經國際計量比對,其中有12項處于國際領先水平,115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發布會上,國家質檢總局計量司司長謝軍介紹,質檢總局緊緊圍繞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最新需求,近期組織全國計量技術力量,聚集計量資源,依法對我國保存維護的原有183項國家計量基準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技術和管理復核。結果已由國家質檢總局依法公告(質檢總局公告2017年第62號)。其中批準啟用了35項經技術改造升級的計量基準,暫停12項計量基準并啟動了技術改造升級工作,淘汰廢除6項不適應當前計量發展工作需要和技術水平落后的計量基準。國家質檢總局編匯的最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計量基準名錄》(簡稱《計量基準名錄》),收錄了我國現行有效的法定177項國家計量基準,并向社會公開發布。

謝軍司長表示:

  21世紀是質量的世紀,提升質量是國家發展之基、興國之道、強國之策。計量是控制質量和創造質量的技術保障,是國家重要的質量基礎設施。計量科技進步直接關系各領域技術創新,為產業解決關鍵共性技術難題,是提升產業競爭力的核心。

  國家計量基準的指標和技術水平,代表了國家最高測量能力,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之一。

  計量基準能力提升,將帶動產品質量的提升。



此次發布的35項計量基準涉及力學、幾何量、電離輻射、化學、無線電、聲學、光學、電磁和熱工等9個計量專業領域。發布會上,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院長方向從技術和應用層面對新發布的35項國家計量基準進行了技術解讀。


新批準啟用的35項計量基準

一、力學領域(10項)

● 1kg質量基準裝置

● 1kg質量作證基準裝置

● 1kg質量副基準裝置

● 1MN力值基準裝置

● 低頻垂直向振動基準裝置

● 低頻水平向振動基準裝置

● 中頻振動副基準裝置

● (0.01~200)m3/h水流量基準裝置

● (0.1~1300)m3/hpVTt法氣體流量基準裝置

● (5~2000)L容量基準裝置

二、幾何量領域(2項)

● 633nm波長副基準裝置(中測院和航空工業304所各1項)

三、電離輻射領域(6項)

● 中子源強度基準裝置

● 4πβ(PC)-γ符合活度基準裝置

●4πX(PPC)-γ符合活度基準裝置

●(10~60)kV X射線空氣比釋動能副基準裝置

●(60~250)kV X射線空氣比釋動能副基準裝置

● 石墨空腔電離室60Co γ射線水吸收劑量基準裝置

四、化學領域(2項)

● 水溶液酸度(pH)基準裝置

● 燃燒熱基準裝置

五、無線電領域(1項)

● 10cm熱噪聲基準裝置

六、聲學領域(6項)

● 毫瓦級超聲功率基準裝置

● 瓦級超聲功率基準裝置

● 毫瓦級超聲功率副基準裝置

● 瓦級超聲功率副基準裝置

● 1kHz~50kHz空氣聲自由場互易法聲壓基準裝置

● 空氣聲耦合腔互易法聲壓副基準裝置

七、光學領域(5項)

● (220~2550)nm光譜輻射亮度和光譜輻射照度基準

●(220~2550)nm光譜輻射亮度副基準

● (230~2550)nm光譜輻射照度副基準

● 色溫度基準

● 800nm~2000nm光譜反射比副基準”

八、電磁領域(2項)

● 直流電動勢副基準裝置

● 直流電壓副基準裝置”

九、溫度領域(1項)

●(83.8058~273.16)K溫度副基準裝置


下面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計量基準:

1.基準是什么

計量基準是國家計量體系量值的源頭,是統一全國量值的最高依據,具有法制性、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是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其能力提升將直接帶動國家計量體系服務能力的提高,為各行各業提供更精準的測量技術,從而促進產業的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推動產品質量的提升。

基準功能:復現、保存、傳遞單位量值


2.基準為什么如此重要

國家計量基準技術水平代表國家計量量值的源頭,體現最高測量能力,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之一。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和國際標準化組織提出“計量、標準、合格評定”共同構成“國家質量基礎設施”,而計量基準作為國家戰略資源和計量體系的量值源頭,是國家質量基礎設施的核心要素,決定了我國科技創新和質量發展的現實能力與水平。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主要發達國家都把發展計量作為創新驅動、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搶占競爭制高點的重要支撐和手段。


3.基準服務產業

新啟用的35項國家計量基準全部為自主知識產權,經過技術改造后,在測量范圍、測量不確定度以及自動化程度方面得到提升,其測量和校準能力經過國際比對和互認,技術指標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是我國在科學計量研究方面取得的又一批重要科研成果的最高體現。能力提升后的國家計量基準體系,供給質量顯著提升,服務國家質量發展的能力愈加彰顯,其測量能力傳遞到工業生產、航天航空、國防軍工、環境保護、貿易交接、醫療衛生、衛星導航、石油化工、科學研究、交通運輸、地球測繪、民生保障等各領域,為我國高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提供更加精準的測量技術服務,解決關鍵共性技術難題,進一步推動國家科技創新、產業轉型升級和產品質量的快速提升。


4.基準與國際貿易

計量是促進國際合作和經貿往來的通用世界技術語言,是支撐國際貿易順利進行、保障一個國家技術主權的重要基礎。我國的國家計量基準通過參與國際計量比對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最高測量標準保持等效一致,其水平決定了我國在國際測量領域的話語權。基于國家計量基準的1517項國家校準測量能力得到國際認可,位居世界第4,亞洲第1,有力支撐了我國國際貿易的發展,助力打破技術性貿易壁壘,服務中國制造走向世界。如,我國以“1kg質量基準裝置”能力為基礎,簽署的《非自動衡器和稱重傳感器型式評價試驗報告全球互認協議》(OIML MAA),在質量領域實現了“一次測試、一張證書、全球互認”,避免了相關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重復檢測,為企業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費用。 


我國基準情況

近期,質檢總局緊緊圍繞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最新需求,組織全國計量技術力量,聚集計量資源,依法對我國保存維護的原有183項國家計量基準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技術和管理復核。國家質檢總局編集的最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計量基準名錄》共收錄177項計量基準,涵蓋幾何、熱工、力學、電磁、無線電、時間頻率、光學、電離輻射、聲學、化學等十個計量專業領域,有12項處于國際領先水平,115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據悉,我國計量工作將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以服務產業發展和提高供給質量為主攻方向,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和《計量發展規劃(2013-2020年)》,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積極構建國家現代先進測量體系。持續建立、改造、提升一批國家計量基準,加快量子計量基準和新型國家標準物質研制,推進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升級換代,建設一批滿足企業發展需要的計量科技服務基地、產業計量測試服務體系,提升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所需關鍵參數測量的能力和水平,解決制約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難題,為產業發展提供全壽命周期的技術支持,保障和引領企業技術創新,為國家“質量強國”、“中國制造2025”等重大戰略的實施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為國家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