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為了進一步提高全社會關于放射衛生相關的科學素養水平,國家衛生健康委在線訪談欄目特別邀請到了中國疾控中心輻射安全所相關專家進行科普。以下是在線訪談視頻和文字實錄。
大家好,這里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在線訪談欄目,歡迎您的關注!健康是人民幸福和社會發展的基礎,黨和政府高度重視人民健康,大力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我們每個人也要負起對健康的責任,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踐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我們今天的主題是“走近放射衛生,助力健康中國”。從1895年倫琴發現X射線、1898年居里夫婦發現放射性元素鐳開始,放射科學已經走過了整整127年。一百多年來,經過三次科學技術革命,人們的生產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與“放射”相關的話題也逐步走進人們的生活中。為了進一步提高全社會關于放射衛生相關的科學素養水平,今天我們特別邀請到了:中國疾控中心輻射防護首席專家蘇旭 、中國疾控中心輻射安全所所長、研究員孫全富、中國疾控中心輻射安全所放射診療安全與防護研究室室主任、研究員程金生。歡迎三位。今天三位專家將為大家進行放射衛生相關的健康科普。首先,我們有請蘇首席為大家科普一下,什么是放射衛生?放射衛生與人們的健康生活又有什么關系呢?大家知道,自從1895年倫琴發現X射線、1898年居里夫婦發現鐳以來,核和輻射技術首先是在醫學診療中應用,進而在工業、農業、能源、地質、考古、軍事等各領域的應用不斷發展并日益廣泛。人們在應用核技術的同時,也面臨著如何趨利避害的問題,于是放射衛生學就應運而生了。放射衛生學是研究電離輻射對人體健康有害影響及其綜合防護措施的學科。它是傳統的五大衛生之一,是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的重要學科分支。放射衛生的工作領域十分廣泛,它主要包括:職業照射的輻射防護、醫療照射的輻射防護和公眾照射的輻射防護,以及健康風險評估與危害控制、核輻射突發事件、衛生應急準備與響應、放射衛生法律法規標準的修制訂以及法規標準實施情況的評估和放射衛生監督與管理等。職業照射輻射防護關注的是職業活動中接觸電離輻射的工作人員,醫療照射輻射防護關注的是放射診療中的患者和受檢者,公眾照射的輻射防護關注的是廣大公眾。目前,我國在職業活動中可能接受電離輻射照射的職業人員約400余萬人;醫療照射每年接受放射診療的患者和受檢者約8億人次;環境氡、核能核技術開發利用帶給公眾的附加照射的風險評估與危害控制,是目前公眾照射輻射防護關注的焦點問題。我國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放射衛生工作,通過制定相關法規和工作方案,完善法律法規標準,加強教育培訓與監督管理,強化開展醫療機構醫用輻射防護監測、職業性放射性疾病監測、食品和飲用水放射性監測、放射衛生檢測能力考核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控制了輻射健康風險,為保護放射工作人員、患者、受檢者,以及公眾的健康與生命安全做出了積極貢獻。 感謝蘇首席簡明扼要地向我們介紹了放射衛生學的基本架構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場景。我們注意到,黨和政府歷來高度重視放射衛生工作,那么接下來,有請孫所長為我們介紹一下,我國的放射衛生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核與輻射技術發展十分迅速,并廣泛應用于能源、工農業生產、醫學、科研等眾多領域。作為保護人類免受或者少受電離輻射危害的放射衛生工作,近年來取得了顯著成績,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建設做出了歷史性的突出貢獻。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對放射衛生監測項目的財政投入進一步加大,放射衛生監測方案進一步優化,監測覆蓋率進一步提高,全民放射衛生保障水平顯著提升。通過連續多年開展放射衛生監測,掌握了我國醫療衛生機構和工業企業職業性放射性疾病預防控制和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的現狀,有效控制了作業場所輻射危害,放射工作人員的職業健康得到了有效保障,放射診療設備安全防護與質量保證顯著改善,每年使億萬放射診療的患者、受檢者受益。這里,我想以大家熟悉的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和患者、受檢者放射診療安全與防護兩個方面,談一談有關情況和取得的成績。一方面,我國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管理水平顯著提高,有效保護了放射工作人員的職業健康權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組織實施了職業性放射性疾病監測、醫療衛生機構醫用輻射防護監測和非醫療機構放射性危害因素監測工作。目前,我國醫院放射工作人員個人監測率在95%以上,每年的職業健康檢查率保持在85%左右。根據《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管理辦法》,也就是委里的55號令,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檢查時間間隔不超過兩年,那么,85%的職業健康檢查率說明,相當多的放射工作單位做到了一年一次放射工作人員體檢。自2001年《職業病防治法》頒布實施以來,全國各地衛生健康部門依法加強了對放射工作人員的職業健康管理和放射衛生工作,職業照射輻射劑量得到了有效控制。目前,醫療衛生機構放射工作人員的人均年劑量已經比2000年下降了50%,人均年有效劑量下降到了國家放射工作人員年有效劑量限值的四十分之一左右。這些數據的背后,實際上反映了我們有效保護了放射工作人員的職業健康權益。當然,這也可以從我們國家開展的職業性放射性疾病監測數據中得到進一步印證:2011年以來,我國共診斷報告職業性放射性疾病病例213例。其中,2021年僅為10例,較2012年的32例和更早期有了大幅度的減少,放射性職業病危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另一方面,我國放射診療機構輻射防護工作水平不斷提升,患者、受檢者放射診療安全與防護得到了有效保障。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放射診療在醫療衛生事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根據統計,全國共有放射診療機構約7.53萬家。其中,各級醫院是3.54萬家,鄉鎮衛生院是3.57萬家,專科疾病防治院所是0.42萬家。每年開展約8億人次放射診療,主要是影像學檢查。放射影像診斷已經普及到了鄉鎮衛生院,部分中心衛生院也配備了CT機。每年進行126萬例心臟支架手術,介入放射學在我國東部地區一些縣級醫院已普遍開展。放射治療是臨床上治療腫瘤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運用放射線來照射腫瘤病灶以殺死癌細胞,目前我國有1500家醫院開展腫瘤患者的放射治療。有1200家核醫學科,開展SPECT、PET/CT檢查和碘131等核素治療,碘131主要用來治療甲狀腺腫瘤。自2010年起,我國放射衛生技術機構連續開展醫療機構醫用輻射防護監測工作,大大提高了各級放射診療機構落實有關法律法規和系列標準的自覺性,綜合性醫院和專科醫院的放射治療設備總體處于良好狀態,核醫學設備質量控制監測結果總體較好,放射診斷設備質量保證工作不斷改善,為保護放射診療安全與防護發揮了重要作用。可以說,我國放射衛生技術機構開展的醫用輻射防護監測,使得放射治療設備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狀況顯著改善,也大大促進了全國放射衛生體系建設和能力建設。總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放射衛生整體工作呈現良好發展勢頭并取得顯著成績,邁上了新的臺階。我國放射衛生工作這些成績的取得,根本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充分體現了各級衛生健康部門、全國放射衛生戰線廣大干部職工堅定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等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是在國家衛生健康委領導下,放射衛生戰線廣大干部職工埋頭苦干、勠力拼搏的結果。感謝您的解答。我們可以聽到,我國的放射診療機構覆蓋范圍廣,體系建設和能力建設也取得了積極的成效。那么,在放射衛生這個領域,在日常生活中,“輻射”是個高頻詞,請問蘇首席,什么是輻射?電離輻射又是什么呢?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電離輻射主要有哪些?謝謝主持人。輻射就像光一樣,它是一種能量,它以電磁波或高速粒子的形態傳送。通常我們按其能量的高低或電離物質的能力,分成非電離輻射和電離輻射。而非電離輻射是指能量低,無法使物質電離的輻射,比如太陽光、燈光、紅外線、微波、無線電波、雷達波等等。電離輻射是指能量高,能使物質產生電離作用的輻射,比如中子、質子、重離子、α粒子、β粒子、X射線和γ射線等等。電離輻射作用到物質上時,能夠使物質發生電離,如果作用的物質是機體組織或者器官,則會引起組織器官的損傷。實際上,電離輻射無處不在,自然環境中就存在天然放射性,人們就生活在具有天然放射性的環境中。人類在開發利用核能核技術的過程中,也會給公眾帶來除天然輻射以外的附加照射,稱之為人工輻射。因此,公眾接受電離輻射的主要來源為天然輻射和人工輻射兩個方面。天然輻射主要來源于宇宙輻射自然環境中的放射性核素。人工輻射主要來自于醫用輻射,包括放射診斷、介入放射學、放射治療和核醫學等。公眾接受的電離輻射約80%來自天然輻射,約有20%來自人工輻射。隨著經濟建設的飛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核能核技術的應用不斷發展并日益廣泛,尤其是放射診療技術的應用發展非常迅猛,已經成為醫學診療不可或缺的技術手段,極大地提高了醫學診療水平,同時也使公眾接受人工輻射的劑量不斷增加,加強醫用輻射防護,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已成為政府、公眾和學術界關注的焦點問題,也是目前放射衛生工作的重點工作之一。
感謝您的解答。我們都知道,“核”與“輻射”密不可分,近年來,我國核技術發展取得了突飛猛進的成效,目前,我國核與輻射技術的應用現狀是怎樣的?請蘇首席繼續為我們解答。謝謝。我國核電起步較晚,但發展非常迅猛。目前,我國核電機組數已經進入世界前列,已投入商業運行的核電機組共55臺,位列全球第三,正在建設的核電機組數18臺。另外,我國放射源和射線裝置在輻照加工、工業探傷、放射診療、勘探、科學研究等領域的應用也十分廣泛。截至2021年底,全國從事生產、銷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的單位共9.2萬余家,正在使用的放射源15.6萬余枚,各類射線裝置22.9萬多臺。開展放射診療的醫療衛生機構7萬多家,從事放射診療的醫務工作人員45萬余人。核與輻射技術的應用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國際原子能機構曾指出,核與輻射技術正在為全世界的社會經濟發展作出寶貴貢獻,就應用的廣度而言,只有現代電子學和信息技術才能與核與輻射技術的應用相提并論。核與輻射技術的應用在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潛在風險和隱患,應進一步加強防護,控制輻射危害,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保護全民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是的,核與輻射技術是一柄“雙刃劍”,這就更加提醒我們,在應用這項技術的同時要控制輻射危害。那么蘇首席,輻射危害控制與輻射防護主要措施有哪些呢?謝謝。我們都知道,電離輻射是一把“雙刃劍”,人們在開發利用核能核技術獲得巨大利益的同時,也尖銳地面臨著如何趨利避害的問題,這也是放射衛生及輻射防護需要解決的問題。首先,在開發利用核能核技術前,需要進行代價利益分析及正當性判斷,只有開發利用核能核技術活動帶來的利益遠大于即將付出的代價及可能的危害時,該活動才能被判斷為正當的,才能付諸實施。其次,應當采取各種防護措施,將個人受照劑量、受照射的人數以及受照射的可能性均保持在可合理達到的盡量低的水平。第三,要制定國家強制性標準,明確受照劑量的管理限值,使放射工作人員和公眾受照射的劑量得到有效控制。當然,除了以上三項措施外,放射工作單位還應當加強輻射安全管理,明確責任、各司其職;在防護設施的設計和運行中引入縱深防御的措施;通過優質的管理和質量保證措施確保安全;建立企業安全文化,提高職工安全文化素養。根據監測及數據統計,我國放射工作人員和公眾的人均年有效劑量遠低于國家基本標準規定的限值,輻射危害得到了有效控制。這可讓大家吃了一劑“定心丸”,做好科學防護,核能核技術就能更好地造福于社會。目前,核輻射技術在醫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那么請問程金生主任,醫學中主要的應用場景有哪些呢?中國疾控中心輻射安全所放射診療安全與防護研究室室主任、研究員
程金生
主持人好。核輻射技術在醫學中的應用統稱為放射診療。放射診療工作按照診療風險和技術難易程度分為四類管理:即放射治療、核醫學、介入放射學和X射線影像診斷。常見的醫用X射線影像檢查程序有X射線攝影(如拍片),X射線透視(如胸透、胃腸造影),計算機X射線體層攝影(CT),牙科X射線(如牙片、全景機、口腔CT),乳腺X射線攝影(如鉬靶片),骨密度掃描等。介入放射學是以影像診斷為基礎,在X射線透視、CT等影像設備的引導下,經過穿刺插管技術對疾病進行相關檢查和治療的一門學科,主要設備為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DSA是一種透視和攝影相結合的新技術,廣泛用于介入放射學以顯示血管,常說的心臟放支架就是介入放射學。核醫學成像設備主要有單光子成像掃描和正電子發射成像設備。單光子設備主要為SPECT,正電子發射設備主要為PET/CT、PET/MR等。核醫學中使用的放射性核素均為人工制造的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核素標記到某種配體上,就形成了放射性藥物,配體的種類決定了放射性藥物在體內的生物行為。核醫學中PET成像使用的核素主要有18F、11C,都是由回旋加速器生產的,單光子掃描成像的核素99mTc是由99Mo-99mTc發生器生產的。放射治療是臨床上治療腫瘤的三大手段之一,主要運用放射線來照射腫瘤病灶以殺死癌細胞。臨床放療中主要使用射線裝置產生的X射線、電子射線、質子射線和他種類射線,或放射源產生的β射線、γ射線或中子射線來照射腫瘤。放射治療分為遠距離治療和近距離治療兩大類,遠距離治療包括醫用電子加速器、伽瑪刀和質子重離子治療設備等,近距離治療設備主要指后裝治療機。醫療照射在本質上是患者在知情同意的情況下自愿接受的,患者個人同時也是直接健康利益和輻射危害的受體,確保對患者利大于弊,凈效益為正,是醫療照射的目標,同時應恰當地考慮到對放射工作人員和其他人員的輻射危害。那么,在放射診療中,人們在接受檢查時應該如何防護呢?請您繼續為我們解答。中國疾控中心輻射安全所放射診療安全與防護研究室室主任、研究員
程金生
放射診療應當遵守醫療照射正當化和放射防護最優化的原則,有明確的醫療目的,嚴格控制受照劑量,對鄰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組織進行屏蔽防護,并事先告知患者和受檢者輻射對健康的影響。第一,嚴格執行檢查資料的登記、保存、提取和借閱制度,不得因資料管理、受檢者轉診等原因使受檢者接受不必要的重復照射。第二,不得將核素顯像檢查和X射線胸部檢查列入對嬰幼兒及少年兒童體檢的常規檢查項目。第三,對育齡婦女腹部或骨盆進行核素顯像檢查或X射線檢查前,應問明是否懷孕;非特殊情況,對受孕后八至十五周的育齡婦女,不得進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檢查。第五,實施放射性藥物給藥和X射線照射操作的時候,應當禁止非受檢者進入操作現場;因患者病情需要其他人員陪檢時,應當對陪檢人員采取屏蔽防護措施。感謝您的解答。在生活中,我們經常做健康體檢,在一些常見的體檢項目中就應用了放射技術,大家對此都很關注。請問程主任,在體檢中應用放射檢查技術時,操作人員應注意哪些事項呢?中國疾控中心輻射安全所放射診療安全與防護研究室室主任、研究員
程金生
現在放射技術在一般的健康體檢中經常用到,為了規范放射檢查技術在健康體檢中的應用,有效控制健康體檢中受檢者的受照劑量,切實保護受檢者健康,應注意以下事項:第一,健康體檢應用放射檢查技術必須遵循正當性和防護最優化原則,在保證診斷影像質量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受照劑量,嚴格控制使用劑量較大、風險較高的放射檢查技術。第二,應當針對不同人群科學地制定放射檢查項目,不得將放射檢查列入對兒童及嬰幼兒的體檢項目。 第三,健康體檢應用放射檢查技術應當事先在體檢方案或體檢表中告知受檢者該項檢查的目的和風險。嚴格控制放射檢查的頻次和受照劑量,一般每年在健康體檢中應用放射檢查技術不超過1次。第四,健康體檢應當優先使用DR(數字X線攝影)。健康體檢不得使用直接熒光屏透視;除非有明顯的疾病風險指征,如年齡在50周歲以上而且長期大量吸煙、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為中高風險等,否則不宜使用CT(計算機斷層掃描裝置);不得使用PET/CT、SPECT(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裝置)和SPECT/CT。第五,在健康體檢時,應當為受檢者配備必要的放射防護用品,對非照射部位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嚴格控制照射野范圍,避免鄰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或組織直接照射;對育齡婦女腹部或骨盆進行X線檢查前,應當確定其是否懷孕,不得對孕婦進行腹部或骨盆放射影像檢查。體檢中除受檢者本人外,不得允許其他人員留在機房內,當受檢者需要近身護理的時候,對護理者也應采取相應的屏蔽防護措施。感謝您的解答。現在健康生活的理念深入人心,一些放射性元素的名稱也進入了公眾的視野,比如說“氡氣”,“氡”這個字的寫法是氣字旁,左下加一個“冬天”的“冬”字。請問孫所長,“氡”是什么?有什么危害?又該如何進行防護呢?
謝謝。氡是天然存在的放射性氣體,被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確定為I類致癌物,也就是說對人有致癌性,并有足夠的、充分的科學證據,是室內重要污染物之一,是人類所受到天然輻射的最主要的來源。一是地基土壤中的氡,它是平房和低層建筑中室內氡的主要來源,土壤和巖石中的氡可以沿著建筑物的裂隙或者窄縫擴散和滲透進入室內。二是建筑材料中析出的氡,如果建筑材料中的氡析出率偏高,氡就可以通過對流或者擴散逸出進入室內,這一途徑是高層建筑室內氡的主要來源。三是水中的氡,由于氡易溶于水,所以當飲用水或者生活用水當中溶有一定量的氡的時候,水中的氡可以從水中逸出,并進入室內空氣當中。四是家用燃料,比如天然氣、液化氣,由于這些燃料源于地下礦藏,所以也帶有一些放射性核素,在它們的燃燒過程中會有一些氡進入室內,但是通常這個途徑不足室內氡總量的1%,也就是比例很小。另外,室外的氡也會進入室內。一些地區,比如地質斷裂帶、放射性礦山周圍地區,室外氡濃度可能較高。世界范圍的室內氡平均濃度變動范圍很大,低的可能為10 Bq/m3,高的可能為50 Bq/m3,也有更高的。氡溫泉和通風不好的礦山井下以及一些住房內有可能測到較高水平的氡濃度。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氡是繼吸煙之后導致肺癌的第二大危險因素。研究表明,氡使吸煙者面臨的肺癌風險是非吸煙者的25倍。根據室內氡水平和吸煙率的不同,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大概有3%—14%的肺癌是由室內氡導致的。長期暴露,氡濃度每增加100 Bq/m3,肺癌的風險就會增加約16%。室內氡暴露水平是可以降低下來的。最容易做的就是通風換氣,還可以采取其他的工程防護措施,比如增加地板下的通風,阻斷氡從地下室進入居住的房間,加強地板和墻壁的密封性等多種辦法的結合可以有效降低氡的危害。國內需要開展室內氡來源、控制技術、劑量學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工作。氡的監測是控制和評價氡健康危害的基礎,需要大力加強室內氡水平監測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遏制我國室內氡濃度水平升高趨勢,降低氡所致肺癌的疾病負擔。您剛剛提到,礦山井下是可能存在氡濃度比較高的場所之一。那么我們應該如何保障礦工的職業健康呢?請您繼續為我們進行解答。我國是礦業大國,礦山眾多,礦工數量巨大。在礦山井下作業時,氡氣可以從巖石和地下水等中析出,使一些礦山井下工作場所的氡濃度較高,甚至很高。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將顯著增加礦工患肺癌的風險。國家衛生健康委已經將礦工高氡暴露列為職業病危害因素,礦工高氡暴露所致肺癌列為法定職業性放射性疾病進行管理,組織制定頒布了《非鈾礦山開采中氡的放射防護要求(GBZ/T 256-2014)》《礦工氡子體個人累積暴露量估算規范(GBZ 270-2016)》等放射衛生標準。連續開展礦工氡暴露職業健康監測與風險評估工作,通過這項工作,初步掌握了我國礦山氡職業照射水平和存在的職業性放射性病疾病風險。做好礦山井下作業礦工的職業健康和放射衛生工作,第一要加強井下作業場所的通風,降低工作場所的氡濃度;第二是要加強井下作業場所氡濃度和礦工氡暴露水平的監測,有的放矢地控制氡的危害;第三是要提高礦工的防護和健康保護意識,提倡礦工戒煙,正確佩戴個人防護用品;第四要貫徹落實國家職業衛生和放射衛生相關的標準,建立健全防護設施和管理措施;第五是倡導企業職業健康文化,建設健康企業。好,感謝您的解答。守護職業健康,也是健康中國一直關注并持續努力的方向之一。不久前,黨的二十大剛剛勝利閉幕,在奮進新征程中,我國放射衛生工作有哪些規劃?請孫所繼續為我們解答。
謝謝。放射衛生工作事關廣大放射診療患者和幾百萬受到電離輻射職業照射的工作人員的健康,是保護全民職業健康權益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工作內容,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需要繼續砥礪奮進、開拓進取,在今后一段時期重點要做好七個方面的放射衛生工作。第一是對標對表“十四五”職業病防治規劃,大力加強職業性放射性疾病的預防控制。要進一步完善職業健康治理體系,不斷提升職業健康服務能力和保障水平,提高放射衛生監管效率。健全職業性放射性疾病防治技術支撐體系和診斷救治技術支撐網絡。落實用人單位的主體責任,不斷提高個人劑量監測率,推動健康企業、健康醫院建設,提升放射工作人員健康水平。第二是要加強放射衛生監測規范化建設,進一步完善放射衛生法規標準體系。要著力提升放射衛生監測的質量,不斷完善監測的政策、監測的體系和監測方案,擴大監測范圍,做到放射性危害高風險全面監測。要根據2020年實施的《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和《職業病防治法》,修訂《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抓緊研究出臺工礦企業高濃度氡暴露勞動者,特別是缺乏氡監測數據的礦工的職業性放射病診斷相關標準的研制工作。第三是要積極融入健康中國發展戰略,大力提升放射診療領域工作人員和公眾的防護水平。要不斷提高醫療照射安全與防護水平,促進放射診療事業的發展。要切實發揮好監測數據在工作人員職業健康促進、改善監督執法等方面的作用,營造良好的放射診療環境。要高度重視環境中放射性危害給公眾健康造成的可能影響,持續開展食品和飲用水中放射性因素監測,開展居民室內氡水平監測,有效降低室內氡對人體造成的健康影響。第四是要積極拓展放射衛生工作的范疇,積極融入核能發展戰略。要充分發揮職業病防治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和核安全工作協調機制的作用,加強核電站等核設施周圍居民健康與衛生監測工作,強化職業性放射性疾病危害的源頭控制,不斷擴大放射衛生工作的范疇,持續推進輻射危害治理。積極協調有關部門落實職業健康監管職責,全面促進放射工作人員,包括接受天然存在的放射性導致的職業照射工作人員的職業健康保護工作。第五,要健全完善技術支撐體系,大力提升技術支撐能力。要進一步明確各級放射衛生技術機構的工作職責,加強全國放射衛生體系建設的頂層設計,推進省級放射衛生技術機構能力建設評估試點工作。加大輻射危害檢測評價、工程防護、診斷救治等專業人才培養的力度。開展放射衛生前沿基礎性研究、防護關鍵技術及裝備研究、診療康復關鍵技術研究,形成一批先進技術成果并推廣應用。第六是要緊密結合公眾和勞動者職業健康需求,著力加強放射衛生科普宣傳與傳播。要面向廣大放射工作人員,分類研究制定放射診療人員、核電站工作人員、高氡暴露礦工等重點人群職業健康保護的指南。要堅持正面導向,圍繞放射衛生重點工作、工作目標,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平臺和媒介,大力開展公眾放射衛生宣傳教育和放射衛生科普活動。第七是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提升放射衛生國際合作水平。要依托世界衛生組織輻射與健康合作中心等平臺,積極幫助周邊國家和非洲國家放射衛生發展,為推動我國放射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樹立大國風范和良好國際形象做出新的貢獻。感謝您的解答。放射衛生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健康中國建設一直在路上。相信通過今天的訪談,大家對于放射衛生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在工作生活中也能更有針對性地應對與之相關的問題了。好了,今天的訪談到此就要跟大家說再見了,再次感謝三位專家對本期訪談的支持,也感謝您對訪談的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文章來源網絡,由中測校準平臺總結發布,供業內讀者參考交流,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